豆瓣评分仅3.4分,创下天龙八部改编史上最低纪录
无论IP多么经典,也经不起快餐消费。
▲电视剧新天龙八部sf海报。
文本|李晓晓
作为中国天龙sf一代的宗师,天龙先生的影响深远而持久。它的天龙sf的特点是体积大,复杂,天龙八部sf是其最重要的杰作之一。天龙八部sf自开播以来一直是热门电视剧改编,至今已有五部剧集版本。
然而,
8月14日开播的新版天龙八部sf电视剧至今豆瓣仅3.4分,创下天龙八部sf改编史最低纪录。
改编剧本口碑第二次跳水
天龙八部sf书名取自佛经“天龙八部,人与非人,都见皮龙女子成佛”,八种怪物化身为书中的人物,反映了生活困难和错位身份带来的一系列宿命挣扎。宋、辽、大理、西夏、吐蕃等民族矛盾错综复杂,三条叙事线平行交织,武侠战场动荡,兄弟情中穿插着凄美的爱情故事,传递着浩瀚壮丽的社会生活画卷。
作为一部热门电视剧改编,天龙八部sf目前已有五部剧集版本。我们可以用豆瓣评分来分析同一部原著的这五部改编作品。
豆瓣评分主要有以下“类型”,即:F型(多五星)、P型(四星最多,其次是三星或五星)、D型(最多三星)、B型(一星)到三星多,四五星
少)和L型(一星最多),C型(一星五星多,口碑两极分化)。
▲豆瓣截图。
在1982年版天龙八部sf,天龙私下服务正规编剧,早年仅限于香港的收视率,评分只有5000+人,P型,评分8.1,不低,放在今天小众冷门的聚餐剧里。
▲豆瓣截图。
1997年,黄日华版收视率最多,收视率最高,达到9分,标准F型,即“绝世好剧”。事实证明,这部剧开启了几代人的武侠梦,如今有了时间滤镜,被很多年轻人视为经典。
▲豆瓣截图。
2003年,胡军版,P型,口碑集中4星和5星,由众多老戏骨领衔,更受如今90后青睐,近9万人打出8.4的高分。
▲豆瓣截图。
2013年,钟汉亮版B型,普遍风评差,最终结果集中在1星,得分4.5。
▲豆瓣截图。
正在热播的最新版本《杨佑宁》拿下了天龙八部sf改编史最低纪录——3.4分。标准L型,即大烂剧。
究其原因,主创团队这个大IP难以承载和消化,剧本、导演、服务之路、特效都不在线,口碑必然会崩塌。
整部剧制作粗糙,缺乏有效的灯光,而且
后期的调色跟不上,场景暗,画面脏兮兮的凌乱,缺乏美感。在帮派集结场景中,甚至还有无线电杆的帮派镜头。从观众的集体吐槽中可以看出,原版粉丝、情感粉丝和普通观众并不认可。
这是继2013年之后,剧版天龙八部sf的第二次口碑暴跌。
其实梳理其他天龙私服IP适配脚本也会发现类似的情况。我们不禁要问,随着时间的流逝,武侠的翻拍是不是香了?
不要以致敬的名义毁掉经典
曾几何时,天龙私服IP是高水准大制作、全明星阵容的代名词,没有天价投资和大佬交易,他们不敢轻易下手。
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香港嘉艺电视台首次改编天龙私服小说,拍摄电视剧《射雕英雄传》,开创了武侠剧的风靡。
▲ 电影《东邪西毒》剧照。
随后的九十年代天龙八部怀旧版,随着影视产业体系的发展,天龙的私服IP在影视领域迎来了巅峰,《微笑江湖》《东变西》《东邪西毒》《泸定记》等经典不断涌现。胡金铨、徐克、王家卫、王晶、刘镇伟、周星驰,这些大导演改编的天龙私服作品制作精良,放大了原著的优势,艺术特立独行、前卫时尚,鼓掌而坐。
此后,每隔三五年,天龙的私服IP就会被翻拍,但几乎没有超越经典的。尤其是从2010年到2020年,天龙私服IP翻拍的口碑迎来了断崖式的下滑。包括去年张一山版的“泸定姬”“猴灵猴仙”,他也拿下了天龙私服在豆瓣上的IP改编最低分。
▲张一山主演的新版《泸定记》自上线以来饱受争议,豆瓣对“最低级天龙私服剧”有2.6分评价。图片来源:新京报娱乐
渐渐地,天龙私服作品的影视变成了“快钱”的简单粗暴的选择:金招牌自带流量和关注度,不管会不会挨骂,总之没人会看。原著剧情扎实,武侠场面描写细致,对话丰富。就像这个新版的天龙八部sf,编剧可以用“贴近原著,致敬原著”的理由偷懒抄袭场景对话,甚至成为卖点。
资本追求利润,但无论多么经典的IP,也经不起这样的快餐改编和消费。时至今日,天龙先生“大英雄,报国报民”“千百万人走到最后”的武道精神,在当下快餐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不断消解和冲淡,渐渐飘忽,似乎难以重构和赋能。
然而,经典武侠IP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,凭借其自身顽强的生命力,我们只需要找到一个新的切入点和代入感,以新的方式有效地传承它。毕竟经典中的那些传奇永远不会褪色,侠义和忠诚的血脉在任何时代都会引起共鸣。
对此,无论是资本端、编剧、导演,还是演员,都需要对经典IP多一些敬畏,而不是“快赚快钱”的消费姿态。作为创作者,花时间,制作精品,不仅是一种职业道德,更是对作品和观众最大的尊重。有了这种敬畏和尊重天龙八部怀旧版,何必担心作品不能鼓掌和出售。
新京报评论员|李晓晓,|编辑何锐,校对|陆谦